Armbian还是Openwrt?ARM轻NAS刷机路线之分

生活在当今这个多媒体的时代,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,很多都是以视频,照片的形式记录和保存。也导致大家的存储和同步需求越来越高。

而NAS这种设备越来越被大众接受,在可预期的未来,NAS将逐渐成为现代家庭的必备家用设备之一

但是目前市面上成品NAS不含硬盘动辄数千块的价格,也着实让不少既想入门尝试NAS,又对成品价格望而却步的小伙伴纠结。

那么价格低廉、功耗超低的ARM矿渣或者电视盒子,搭配闲置硬盘的组合,就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,目前主流arm设备的CPU性能已经足够好,跑个NAS所需服务那是绰绰有余。

“几十块钱、千兆网口、4G内存、6W功耗”,咸鱼上这样的 ARM 小盒子俯拾皆是。价格低到不需要思考太久,搞一个到手,开刷!

但刷什么?到这时你可能又困惑了。

Armbian 系统再叠 Docker 做“准服务器”,或是OpenWrt 固件一键变身“软路由”?

两条路线各拥趸千万,今天Jony就来掰一下,这两大系统,哪个更适合你或者你的设备。

arm-nas.png

轻NAS之——Armbian路线

那么什么是Armbian呢?

Armbian 是一个专为 ARM 架构设备优化的轻量级 Linux 操作系统(基于 Debian 或 Ubuntu),其核心目标是为各种 ARM 开发板、电视盒子、物联网设备等提供稳定、高性能的服务器级系统支持。

它系统功能支持比较全,可以近似理解为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分支,但是为了性能,默认不带桌面环境,熟悉Linux的小伙伴除了可以轻松配置NAS功能之外,还可以完全将它当做一个Linux服务器用来安装Docker等各种应用。

不熟悉Linux的IT小白,也可以通过安装各种可视化工具,轻松使用。Jony认为,使用Armbian系统搭建NAS服务,最适合小白的组合,就是 1panel 面板或 casaos , 这也就是本文所说Armbian路线的主流组合。

Armbian+1panel

1panel作为一个linux服务器运维面板,提供了丰富的图形化的功能操作界面,对Linux小白来说非常友好,日常使用基本上可以告别命令行操作。

可以用它来进行系统监控,建站,配置网站,系统文件管理,Docker管理,安装应用等等,我从玩客云开始就一直使用,有域名的话,配置反向代理,SSL证书也非常方便。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站式管理。Jony在前面的文章中也介绍过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6103902.png

Armbian+CasaOS

CasaOS是一款轻量级容器管理系统,提供可视化界面(类似NAS桌面),适合新手快速部署Docker应用。

它的资源占用比1panel高一些,像在玩客云这种老设备上,就有点吃力,但是在OES、OESP等这些CPU比较强,内存也够大的盒子上,就毫无压力了。

CasaOS安装卸载简单,安装卸载只需执行一条命令即可。

而且安装时会自动配置NAS常用服务必要的依赖功能,如硬盘U盘自动挂载,自动安装配置Samba网络共享服务,免去手动安装的繁琐步骤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6104158.png

自带的应用中心常用应用也非常丰富,基于Docker但是可以免去配置挂载目录、环境变量等,一键安装Alist、Jellyfin等常用工具。且支持开源社区维护的第三方应用商店,加载这些应用商店之后,基本上能覆盖你所有的需求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6104236.png

总之就是使用极为简单的步骤,傻瓜式的操作,满足普通用户的NAS需求,对小白用户是极为友好的。

另外它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合并存储功能,这个功能支持将外置存储与自身存储进行合并,自动拓展系统存储空间,像这些矿渣盒子,机带存储大部分都是8G,装完系统,再安装Docker,装不了几个应用就满了,设置Docker目录迁移这些,对新手来说也是一大挑战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3220027.png

CasaOS可以说是专注于轻NAS功能,界面简洁清爽一目了然,没有复杂的设置,这对小白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,不用被一堆不明所以的设置搞的头大。

但是也正是因为简洁,如果只使用CasaOS,一些额外的功能操作还是需要命令行配合。有小伙伴问了那怎么办呢?

Jony的回答是:小孩子才做选择,我全都要!

轻NAS之——Openwrt路线

Openwrt本质是嵌入式路由系统,专注于网络功能(路由、防火墙、流量控制等),通过插件可以扩展NAS能力。它的优势在于:

  • 极致轻量:像我的OESP设备,Openwrt系统固件包才不到300MB,只相当于Armbian1.3G多的零头,小了不少,带来的优势就是内存占用更低,系统开销小,更适合低配设备。
  • 开箱即用的网络管理:自带LuCI网页可视化界面,配置端口转发、DHCP等无需命令行。
  • 插件化NAS功能:通过 kmod-usb-storage挂载硬盘,搭配Samba、Aria2等插件实现文件共享和下载,但存储管理功能相对比较简陋(如无RAID支持)。

原版Openwrt系统(+iStore软件中心)

可以看到原版Openwrt系统界面,和家里的路由器管理界面功能非常类似,甚至还不如现在一些新的路由器界面好看,没错它的侧重点就是网络路由管理。大家用它一般是刷来当做软路由的,NAS只是附加功能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5234225.png

它也自带软件包管理,可以在线安装或者离线安装软件包,实现更多功能,当然也可以安装皮肤美化一下界面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5235825.png

另外也支持Docker,其实只要有了完整的Docker功能,基于Docker丰富的应用生态,搭建NAS应用基本上就不用愁了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5235859.png

如果觉得不够方便,还可以安装 iStore插件,这是一个开源且标准的OpenWRT软件中心实现,iStore 的设计目标:

  1. 方便用户安装插件
  2. 每个插件都有教程,方便初学者入门使用插件
  3. 适配所有的 OpenWRT 皮肤,以及移动端
  4. 全部基于 OpenWRT 的标准接口开发。

安装好之后,可以在原版Openwrt中使用iStore应用商店下载安装应用。

10936851_1723911019.jpg
注:此图来自网络

但是据官网文档,因为 OpenWRT 版本较多,导致不同平台的插件依赖不一样。所以即使你的系统能安装 iStore,iStore里面的插件不一定能安装。有赖于Openwrt固件作者主动集成。

iStoreOS

iStoreOS是一个基于OpenWRT开发的轻量级路由兼NAS系统。它的核心特点是”人人会用”,通过向导式界面大幅降低了配置门槛。它界面美观,解决了OpenWRT中Samba设置复杂、磁盘挂载困难等痛点。

微信图片_20250726114423.png
注:此图来自iStoreOS官网

因为市面上设备机型太多,istoreOS官方目前并未适配太多设备,但是因为是基于Openwrt,一些比较火的机型,会有有能力的大佬自己修改的固件或方法可以刷,当然也有一些人质疑istoreOS过于注重颜值,导致系统开销较大。

以上就是ARM设备刷机做轻NAS的两条主流路线,至于选择哪一种,也要根据自己的设备类型,性能,特点,用途,网上固件适配完善度来综合考虑。Jony建议的玩法:

  • 不折腾,技术小白,只想当做轻NAS做基础存储共享,推荐Armbian+casaOS;
  • 除了当做NAS基础共享之外,还喜欢搭建一些web应用等,推荐Armbian+1panel;
  • 除了以上使用需求外,还有更多想玩的,如家庭影音娱乐、效率工具、云存储等功能,推荐Armbian+1panel+casaOS;
  • 设备配置较低,但有两个以上网口,想要折腾家庭配网,玩软路由,兼做NAS存储,推荐原版Openwrt(+istore应用中心);
  • 设备配置还行,玩软路由+NAS存储,对颜值要求高,动手能力强,推荐istoreOS。

小伙伴们你们是怎么玩的?也可以分享一下经验。